Kaiyun·官方网站-(引领中国科技平台)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市工信局: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_KAIYUN

服务热线:

18530843555

Kaiyun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制造企业

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飞行器领域,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企业新闻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市工信局: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1-25 14:52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市工信局: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图1)

  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任务。2024年,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引领、优质企业培育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较2023年加快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

  天津北方网讯: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任务。2024年,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引领、优质企业培育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较2023年加快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

  2024年,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挥产业组轮值组长作用,大力实施6链图谱落地行动,770家企业入链,7个“卡点”实现突破,75个“卡点”加快攻关,70余个“堵点”招商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我市牵头的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协同培育的京津冀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4个区域集群在国家集群竞赛中胜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开园建设,京津南港电子化学品基地挂牌落地,绿菱和旺海科技特种气体、新宙邦电子材料等项目陆续开工,成功举办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产业协同重点项目60余个。

  2024年以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2家,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2家,现代中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运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集成电路化学抛光装备等16项工业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CAR-T细胞药物、氧化镓半导体材料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强化成果转化应用,飞腾芯片销量突破1000万片,出货量居国内信创市场第一,海光DCU与国内大模型全面适配,朗誉机器人屡创AGV载重世界纪录,加速向1000吨大关迈进。

  2024年以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联想创新产业园贡献产值超百亿,中软、中资信创总部成功落地,天津软件园开园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推进规模化聚集,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凯莱英核酸园加快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航天五院商业卫星、光启技术超材料等项目落户,投资55亿的空客二线项目加快建设,云遥气象星座30颗卫星实现组网,长征系列火箭为天舟八号、鹊桥二号、嫦娥六Kaiyun中国官方入口号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坚强运力保障。

  优势产业持续升级。绿色石化产业“压舱石”作用显现,南港120万吨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天诚甘氨酸、恒河碳五碳九、新和成尼龙新材料等下游化工新材料项目落地建设,绿色石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初具规模。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一汽大众探岳L、一汽丰田bZ3C等新车型实现量产,长城汽车DE新平台落地,累计开放无人驾驶测试道路1768公里。

  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效。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中海油智能制造基地二期、SMC二期等优质项目加快建设。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冶金产业打造1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轻工产业实施工业老字号老品牌“15+8+N”一品一策振兴行动,雅迪高端电动车生产研发基地、临港利达粮油五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津”字招牌持续擦亮。

  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印发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5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任务,合源生物、云圣智能、菲特检测等一批未来领域优质企业加速成长。

  2024年以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培育工业领域垂类模型44个、工业领域数据要素集11个,带动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应用新业态持续涌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14家,培育中汽数据、新天钢等工业互联网平台41个;启动万兆试点城市建设,新开通5G-A基站超2000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滨海新区、武清区先后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培育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0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3个,成立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精益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创新开展零碳工厂试点,联想科技等11家工厂纳入培育范围;加快绿电市场建设,年度交易量同比增长1.7倍;5家单位入选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主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工业用水效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43家。

  在巩固壮大优势产业方面,石化产业抓牢“油头”、提升“化身”、延伸“精细尾”,加速天诚甘氨酸、恒河碳五碳九等精细化工项目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推动整车企业转型、新能源车型增产上量,以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为抓手,强化区域“整零”对接,抢占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装备产业推动高端化发展,实施中船(天津)船舶制造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工业母机、机器人产业规模。

  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信创产业抢抓新一轮国产化替代契机,推动中软信创总部、天津软件园建设,加快飞腾算力芯片、麒麟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迭代。生物医药产业用好国投在津设立生物制造研究院和产业基金,发挥华熙生物天津生产基地和中试平台、天大前沿院、工生所等优质资源,深耕合成生物、细胞制剂、CDMO模式等,引育一批爆发式增长企业。航空航天产业推进空客二线建设,推动更多本地企业纳入供应商体系。深化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二级总部对接,争取国家载人登月运载火箭和登陆舱等项目落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冶金产业坚持产品高端化、流程智能化、生产绿色化,打造高强特种钢、合金钢、造船钢板、汽车用铝板等高端序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轻工产业推动雅迪、台铃等高端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项目落地,做强元气森林、海河乳业等健康新潮快消品,以振兴工业老字号老品牌为核心,“一品一策”擦亮“津”字招牌。

  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生物制造领域加快DNA存储产品开发,推动合成淀粉、糖、蛋白等合成生物领域产业化发展。商业航天领域推动关键系统及零部件、航天新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商业卫星生产线扩容升级。低空装备领域推动低空航空器技术装备迭代升级,提升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能力。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协同机制,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四有”要求,引导重点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新培育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认定制造业中试平台。

  坚持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点”上树标杆,聚焦优质企业,按照国家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标准,梯度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工厂。“线”上搭平台,聚集汽车、石化等重点产业链,“一业一策”推进链式转型。“面”上推转型,聚焦重点区、重点园区,申创新一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业互联Kaiyun中国官方入口网+主题园区”。

  坚持绿色化发展,全力推动工业降“碳”扩“绿”双向发力。提高节能降碳水平,争创国家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借重中国资环集团,争取电池、塑料、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业务板块以及全国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落户。强化绿色制造体系,2025年新增40家市级、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坚持融合化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强化“卡点”攻关、“堵点”招商,落地一批协同度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新建一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实施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开展第二批卓越制造人才选拔。加快两业融合,新培育一批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赋能发展。

  坚持集群化发展,高水平建设产业集约集聚载体。深化国家级集群协同,制定实施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国家级集群提升方案,加快迈向世界级。打造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配套支撑。新认定一批市级产业主题园区,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3084355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71386969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