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引领中国科技平台)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科技“破壁” 解码科创高地的崛起路径_KAIYUN

服务热线:

18530843555

Kaiyun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制造企业

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飞行器领域,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企业新闻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科技“破壁” 解码科创高地的崛起路径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4-27 16:18

  央广网西安4月27日消息(记者陈锵)在关中平原腹地,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正以“创新联合体”为纽带,打破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围墙”,串联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智力资源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市场需求,成为陕西乃至西部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间”。

  高校教师突破体制束缚投身产业一线,“科技红娘”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鹊桥”,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正被人的创造力打通。

  2021年8月27日,一场特殊的线上签约引发关注:南Kaiyun中国官方入口瑞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与传统校企合作的“甲乙双方、一纸合同”模式不同,这场合作直指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企业提需求、高校出技术、人才共培育。

  “科研人员来自交大,企业提供具体的工程应用需求,双方联合攻关,能提升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硕博生的培养也更加多元化。”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张崇兴深有感触。他参与的研发中心,已形成18支“科学家+工程师+研究生”联合攻关团队,技术的转化率显著提高。

  这一被称为“南瑞-交大模式”的创新联合体,核心在于重构校企关系:南瑞集团提出研发需求,双方共同派驻团队,共享实验设备和人才资源。30余名企业专家走进高校课堂担任“产业导师”,研究生则带着课题深入企业产线。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领域,我们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研究生’联合攻关团队,共同开展基础理论和前瞻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南瑞集团西安交大联合研发中心科技综合部门主管成敏说。

  该中心采用“双负责人制”,校企双方不再是传统校企合作的“甲乙方”关系,通过揭榜挂帅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共同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最大程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同时,中心也是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校招共用引才聚才效应,助力企业引进急缺人才,真正形成校企深度融合,推动人才“青蓝相继”“落地生根”。

  “我国高端软磁材料70%依赖进口,我们必须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产品!”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赵凡的迫切,道出了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2021年6月,这颗在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沉睡”十年的高端软磁材料技术种子,乘着秦创原的“东风”落地沣西新城。彼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刚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个月,西咸新区作为主阵地,以“政策包+服务链”为科创企业破土开路。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科技“破壁” 解码科创高地的崛起路径(图1)

  该企业核心技术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刘明科研团队。四年前,该团队申报的“高端软磁材料及磁性器件开发与应用”项目从9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为了完成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的梦想,2021年6月,刘明带领团队成立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方面却遇到了启动资金的困难。沣西新城为锐磁电子注入的1000万元种子基金,成为破局关键。

  “这笔钱让我们建起厂房和生产线,顺利地实现了从中试到量产。”赵凡指着初具规模的1.2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说。如今,企业不Kaiyun中国官方入口仅实现磁粉、磁芯、器件的全链条布局,2024年营收更突破2000万元,剑指进口替代。

  “公司成立两年内已建成7条自动化生产线项国家级专利,研发的高品质电感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赵凡说。

  从“单点突破”到“雨林共生”,随着科技经纪人队伍的加入,创新潜能被线人的科技经纪人开展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与各类创新平台的招引、落地和服务,已新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59家,促进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王胜军说。2024年,西咸新区高企、科小、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到4100家、6878家、1559家和350.3亿元。

  位于沣东新城自贸新天地的西安蓝悦控制技术公司的研发中心内,技术团队正在调试一款工业级无人机。这家西北唯一拥有“四类”无人直升机培训资质的企业,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覆盖无人机、无人车及智能机器人等多平台,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率达80%。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科技“破壁” 解码科创高地的崛起路径(图2)

  在西咸新区无人机企业西安蓝悦控制技术公司,一场无人机理论课正在开展(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从政策对接到场景落地,西咸新区减免房租、高新企业补助等产业政策。这为我们的产品多样化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很多支持。”总经理计敏涛指着生产线介绍,其产品已深入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灾、医疗救援等领域。

  十公里外,陕西省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正吸引一批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基地负责人魏晓兵透露,自2025年2月28日揭牌以来,这里已完成15家企业、108小时、1248公里的试飞,空域覆盖面积达145.5平方公里。故源科技研发的新机型能够实现零下40摄氏度的场景工作,无人机飞行时间可达到三小时。“入驻基地两个月以来,我们的新机型经过了测试后,效果不错。”企业项目总监黄明睿说。

  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副局长李明表示,西咸新区已出台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专项政策,开通管委会至沣西吾悦广场的示范物流航线,并规划河道巡检、智能安防等应用场景。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的双重赋能下,西咸新区正以科技硬实力构建城市立体产业新生态。数据显示,2024年西咸新区低空经济规模突破6亿元,聚集企业84家。在翱翔小镇、交大创新港等科教资源加持下,这片土地正将“天空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西咸新区的“破壁”试验,正在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量化的创新样本。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区已汇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秦创原科技大市场专利池累计沉淀高价值专利600件,推动63项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当“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打通成果转化的壁垒,当锐磁电子依托软磁材料在种子基金支持下将实验室“沉睡”专利转化为产品,西咸新区以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奔赴”。

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3084355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71386969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