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引领中国科技平台)

1948年7月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诞生_KAIYUN

服务热线:

18530843555

Kaiyun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制造企业

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飞行器领域,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企业新闻

1948年7月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诞生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2-04 04:19

  

1948年7月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诞生(图1)

  朱家仁,字君一,1900年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其父朱熙曾任第二师师长兼江苏江宁镇守使,辛亥革命时起义投向民国,后任Kaiyun官网登录师长,与山东省主席陈调元友情甚笃,朱家仁8岁丧母,后随其父迁居上海,朱家仁自小聪颖外向。

  1920年,朱家仁从东吴附属高中毕业后,恰好政府招考留美学生,朱家仁前往应试,落榜,返家痛哭不食,其父朱熙知晓后,给他一笔钱赴美,自助深造,言明除供第一学期学费外,不准再向其父要一文钱。朱家仁赴美就学后,为实践诺言,课余之暇,到大百货公司擦拭玻璃及地板赚取学费,学校负责人见他勤奋好学,特免其学费,因此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1926年,朱家仁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毕业后,自愿到美国芝加哥惜士飞机制造厂(后成为休斯公司)实际参与螺旋桨的制造,接着到底特律沃阿格西飞机制造厂实习发动机修护,然后到堪萨斯美鹰飞机制造场参加“美鹰”式飞机(当时月产2架)制造生产工作,前后共历时一年,历经螺旋桨,发动机再到飞机全套连贯工作,收获良多后束装返国。

  1928年秋,朱家仁到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服务,担任上尉技士,后升任少校技正,并参与饶国璋先生等设计的仿法国高德隆型教练机之“成功第一号”的研制工作,累积了运用国内环境、条件来制造飞机之宝贵经验,该机于1929年试飞成功。

  1930年春,朱家仁提出想制造飞机的愿望,得到陈调元的支持,给予了两万元的经费资助,接着又取得了南京航空署的准许,从此,朱家仁开始研制飞机。

  1932年1月28日,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航空署奉迁南昌,但朱家仁奉令留杭州担任补给科科长,主管保险伞制造所监督制伞工作。为了事业的成功,他放弃了科长职位,甘当科员,并将身上所余数千元在上海购买器材,并觅工人一名在杭州个人住所从事零件制造及次组合,接着由于面积实在不足,无奈将所有半成品搬回苏州家中,开始飞机制造工作。但是,陈调元资助的经费很快用完,当时急需的是添购材料和支付工人工资。无奈之下,朱家仁令其妻子变卖金银首饰,又把自己的工资扣除必要的家用开支外,都贴上去,才使制造飞机的工作得以为继。

  历尽千辛万苦,耗时六年,到1937年春,朱家仁的飞机终于制造完成。这是一架双座双翼飞机,由于是在苏州制造的,因此命名为“苏州”号。

  5月18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罗机亲赴苏州试飞成功,随后直飞南京,平安降落在大校场机场。随后航空委员会颁发给朱将军奖金1500元。

  “苏州”号飞行成功后,朱家仁的名字很快在航空界传开了。接着他被调往洛阳担任空军第二修理厂厂长。可是上任一个多月后,抗战全面开始Kaiyun官网登录了。

  1941年,他奉命调往昆明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任厂长,主持研制“研驱零”飞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飞机最后未能研制出来。但通过这型飞机的研制,朱家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他成功研制第一架直升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家仁对于空中特种交通工具特别是能随时随地起落的直升机十分钟爱,1944年,朱家仁首次见到第一架美制塞考斯基直升机翱翔于昆明上空,激发起他对直升机之研究兴趣。

  1945年秋,“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研制成功,但首次试飞时,当旋翼开始高速旋转,攻角(冲角)慢慢增加到8度时,该机离地约1尺,突然系绑右轮之铁钉因部份泥土松软而松脱,使该机整个向左前方倾倒,造成旋翼触地损坏。

  直到1948年7月“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研制成功,这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朱家仁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直升机之父”。这架直升机发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机高2.63米,总重725.5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采用封闭式坐舱,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但由于内战,蜂鸟直升机下落不明。

  “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研制成功后,朱家仁又开始设计制造“蜂鸟号”乙型直升机。这架直升机与前一架的外形相同,机上装1台92千瓦的“金纳B”-5型发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直升机宽2.34米,高2.63米,空重59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采用封闭式坐舱。

  正当“蜂鸟号”乙型直升机将准备全面试飞之际,已临全国解放前夕,朱家仁奉命调往台中第三飞机制造厂任职,还没来得及试飞的“蜂鸟号”乙型直升机无法带走,而被留在了大陆,后来昆明解放了,这架直升机也不知去向。

  全国解放前夕,朱家仁奉令调台湾台中担任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朱家仁到台湾后,仍念念不忘制造直升机。1949年,他参考了外国人设计的几种纵列双旋翼的直升机结构,自行设计了“飞行香蕉”型直升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在1951年制成了第一架原型机,并用他的英文名缩写命名为CJC-3,该机和美国MC-4直升机很相象,该机采用双座,前后纵列式双旋翼,不锈钢梁结构。前后旋翼间装一台140千瓦“莱康明”发动机,空重680千克,可惜的是在1953年8月的飞行试验中出了事故,为了查找原因,改进机型,朱家仁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终于在1958年8月制成了改进的CJC-3A型直升机,表面上看,它与CJC-3没有多大差别,但在结构上改进不少。1956年3月9日,在去掉系留索后,CJC-3A直升机进行了自飞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

  其后因“国防部“规定的研究期限已到,停止经费支持,CJC-3的研制工作遂止。同年,朱家仁任空军技术局飞机制造总厂少将厂长。1962年12月31日,朱家仁退役。1965年8月,朱家仁自费赴美国考察航空工业,回到台湾后在台中制出了气垫机一架。1980年,朱家仁迁居美国。1985年7月11日。朱家仁在美国逝世,终年85岁。

  朱家仁一生埋头工作,不图名利,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即使退休之后仍然进行研究设计。他所取得的成果,比起欧美人一点也不逊色。新中国成立后这位航空先驱者始终未能再回到自己的故土和奋斗过的那片土地,最后在美国逝世,长眠于异国。

  除了朱家仁外,还有很多航空人才值得我们铭记。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大陆。这也是旧中国在航空事业留给新中国的最大一笔财富。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的英勇表现已经被广为传颂。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的航空科研人员亦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顽强地开发了一系列军用飞机,复兴、羊城、中运、研驱、研轰、蜂鸟等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中。尽管它们没有能够扬威于长空,也鲜为人知,但这一切不应该被埋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3084355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713869690

二维码
线